创下最长纪录的美国联邦政府“停摆”,终于要走到终点了。据美媒9日报道,美国国会参议院已就结束联邦政府“停摆”达成一致。作为交换,共和党同意延长《平价医疗法案》相关补贴条款。但参议院民主党的妥协也引发了众议院民主党的不满。

政府“停摆”给美国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短期来看,在本轮政府“停摆”开始后,约有75万联邦雇员被迫无薪休假,护照办理、食品安全检查等数百项政府服务陷入瘫痪;医疗系统出现连锁反应,国立卫生研究院停止接收新患者,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突发疫情监测中断;多地低收入家庭营养补助面临断供,4200万民众的食品券停发……
更严峻的是长期结构性损伤正在显现。司法部、财政部等关键部门出现人才流失潮,特朗普政府借“停摆”推进的永久性裁员计划,更将削弱政府长期治理能力。金融市场也已拉响警报,国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四十年来最严重倒挂,标普500指数波动率飙升至疫情以来新高。种种不确定性,让信任危机愈演愈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警告,政府信用受损可能触发美元资产重新定价。
“停摆”虽会结束,但混乱不会有终局。这场“停摆”闹剧,折射出美国政治生态的三重深层病变。首先,政治极化演变为“否决政治” ,两党制衡机制从“共识导向”异化为“为反对而反对”。联邦政府“停摆”这套机制源于美国1974年的《国会预算和扣留控制法》,其本意是在联邦政府所有开销都要经国会审批这一大前提下,对联邦政府的资金需求方案无法在国会通过这类特殊情况所做的规定。而如今,这一机制已然沦为两党斗争的工具。共和党将“停摆”视为精简政府规模的契机,民主党则把医疗补贴作为“人道主义盾牌”。而这样的场景,又何止出现在预算审批上?从内阁任命到大法官提名,从移民问题到救灾减灾,不同党派不断为各自利益争斗,甚至不惜为此牺牲国家和人民利益。
其次,选举利益彻底压倒国家利益。本轮“停摆”恰逢2026年中期选举预热期,两党都将危机作为政治表演舞台。共和党攻击民主党“绑架民生”,民主党鼓吹“医保保卫战”,却无人真正关心联邦雇员家庭艰难度日的现实。“停摆”沦为纯粹的政治作秀,美式民主的公共性已被掏空。
最后,宪法机制陷入功能性衰竭。从2013年奥巴马医改引发的16天“停摆”,到2018年边境墙争议导致的35天“停摆”,再到本次创纪录的僵局,美国政府“停摆”频率和持续时间呈恶化趋势。这暴露出《反赤字法》《国会预算法》等早年看似完美的制度设计,已无法适应当前极化政治的现实环境。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超越简单的预算纠纷,成为测量美式民主生命体征的心电图。当国家治理沦为两党博弈的筹码,当民生福祉成为政治豪赌的赌注,制度“神话”也就彻底崩塌了。这场持续40多天的瘫痪警示世界:一心搞对抗和称霸、无心自我变革修复的政治,终将在内耗中走向衰竭。
作者:赵骁,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
点击进入专题: 美政府时隔近七年再“停摆”(责任编辑:郑宇文)
毕胜就此成了“行业公敌”,很多电商恨他,因为他的言论,导致企业融资失败。...[详细]
但是感情是感情,生意归生意,最后王功权决定不投“我是一个投资者,管理的是别人的钱。...[详细]
创新在我们团队,是对于自动化对效率极度的痴迷,如果能用机器做坚决不用人。...[详细]
一个精心设计的错误信息,能够借助幽默的表达方式,将沮丧的情绪转变为快乐的心情。...[详细]
消息称德邦物流上市在即正遴选快递员参加IPO敲钟 报道称,在内部邮件中,发件人称挑选5位快递员作为公司上市时的备选敲钟代表是为了更好地对上市进行宣传。...[详细]
飞鱼CEO姚剑军对雷帝网表示,这跟厦门本地氛围有关系,厦门不浮躁,远离京城,大家低头做事。...[详细]
” 孔德菁对雷帝网表示,厦门互联网早期各自为战,但后来发现各自从公司管理、对外宣传、发展策略很多很类似,可以交流,逐渐形成几个人的小圈子。...[详细]
1、购物环境简直让人愉悦到飞起 与传统Mall相比,如今消费者往往更加注重购物时来带的愉悦体验,而非冷冰冰的采购过程。...[详细]
首先,你必须拥有足够大的相关数据...[详细]
1018只当时没有流通股的“僵尸股”中,76.23%有了流通股,其中310只股票已经有成交记录了,而这310只股票中,还有137家企业已经完成了融资;而去年有流通股的682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