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太產業蓬勃發展推動下,地球夜空正被大量低軌人造衛星填滿,這項發展帶來無數機遇,也引發新環境問題,當全球火箭發射量迅速增加,受損的臭氧層復原速度正因火箭污染物減緩。
火箭排放對臭氧層的影響相關研究始於 30 年前,這種危害原本被認為相對微小,但近年火箭發射市場逐漸活躍,科學家看法開始改變。
2019 年,全球發射火箭次數才 97 次,但到 2024 年,這個數字已飆升至 258 次,未來幾年還會迅速上升,由於地球中層、上層大氣沒有雲驅動雜質洗滌過程,火箭排放物與太空碎片殘留時間比來自地面的汙染物長 100 倍,雖然多數發射活動位於北半球,但大氣環流會將污染物傳播至全球。
根據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坎特伯雷大學團隊合作開發的新化學氣候模型、PMOD/WRC 物理氣象觀測值,研究人員模擬到 2030 年火箭發射如何影響臭氧層,假設 2030 年全球火箭發射次數達 2,040 次(約 2024 年 8 倍),則全球臭氧層平均厚度將變薄 0.3%,南極上空的季節性(春天)臭氧層破洞甚至會變薄達 4%。
地球臭氧層自從被人類活動產生的氯氟烴(CFCs)化合物破壞後,至今仍在療傷,如今全球臭氧層厚度仍比工業化前低約 2%,且預計 2066 年前都不會完全恢復。
現在火箭未管制的有害排放物氯氣、碳微粒子(soot particles)逐年增加,氯透過催化劑破壞臭氧分子,碳微粒子暖化中層大氣加速消耗臭氧的化學反應,可能導致臭氧層癒合速度延後數年甚至數十年,具體取決火箭行業發展情況。
多數火箭推進劑都會釋出碳微粒子,氯排放則主要來自固體火箭引擎,當前唯一比較不會危害臭氧層的推進系統是使用低溫燃料(例如液體氧和氫),但處理低溫燃料的技術相對複雜,目前僅約 6% 火箭採取此技術。
除了火箭發射,低軌衛星退役再入大氣層燃燒的過程也會產生各種金屬粒子、氮氧化物等其他污染物,兩者都可能加劇臭氧分子流失,研究人員強調,全球應盡快建立火箭排放監視機制,最大程度減少產生氯與碳微粒子,並推動火箭產業採用替代性推進系統,確保臭氧層如期恢復。
(首圖來源:pixabay)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
請我們喝杯咖啡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元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取消 確認(责任编辑:广州市)
来源:中国军网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详细]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8月29日,波司登在港交所公告,公司谨此提及今日若干媒体关于本公司可能收购CanadaGooseHoldingsInc.的相关报道...[详细]
新华社记者连振摄这是网络空间部队方队接受检阅。...[详细]防弹少年团金泰亨以142亿韩元的价格购入清潭洞"PH129"房产
从企业的角度,我觉得最重要的变化是开始了更加职业化、更加市场化的调整。...[详细]
习近平乘红旗检阅车,经过金水桥,驶上长安街。...[详细]
如果把娃哈哈比喻作一棵树,枝桠是经销商体系,大大小小的果实是贡献程度不一的饮料单品,那么这棵树的树根,则是娃哈哈的管理体系。...[详细]
9月3日上午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阅兵仪式震撼人心,现场的众多文体嘉宾也引发了关注。...[详细]
9月1日,中金黄金、湖南黄金、西部黄金等多只股票涨停,整个贵金属板块涨势喜人。...[详细]從「吵架大會」到握手言和:澤倫斯基六次道謝,川普釋善意協商俄烏和平
应当在生成合成内容的文件元数据中添加隐式标识,隐式标识包含生成合成内容属性信息、服务提供者名称或者编码、内容编号等制作要素信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