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近期,多地儿童医院呼吸道门诊患者人数出现明显增长。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近期流感已成为全国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率第一的病原体,占比达到17.5%;同时,鼻病毒感染率也较高。什么是鼻病毒?感染鼻病毒后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和应对?
什么是鼻病毒?
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有何区别?
鼻病毒又称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 HRV),是一种很小的单链RNA病毒,它是引发普通感冒的主要“元凶”之一,在成人和儿童中非常常见,是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占30%至50%)。
HRV全年均可发病,其主要通过飞沫进行呼吸道传播,可在器物表面存活数日,因此也可通过器物—手—鼻的接触而传播。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及病毒携带者,人群对HRV普遍易感,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

一般来说,秋冬季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普遍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咽喉疼痛、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但不同病毒感染也有不同特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公丕花介绍:
呼吸道合胞病毒常见于幼儿发病,2岁以内的孩子更为高发,表现为流涕、低热、咳嗽等症状,婴幼儿可能出现明显喘息、哮鸣音,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流感主要为全身症状居多,一般症状较重;
鼻病毒主要表现为轻症感冒,会有较为明显的鼻塞、流涕、打喷嚏等典型症状。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疾病在用药上有较大区别。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均无对应抗病毒药物,感染后主要采取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手段;而流感确诊后尽快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公丕花提醒,针对流感的抗病毒药物对其他病毒感染没有帮助,同时,无论是哪种病毒感染,盲目使用抗生素都是没有益处的。
感染鼻病毒后有哪些危害?
鼻病毒主要“攻击”我们的上呼吸道,对于成人来说,主要会引起普通感冒,出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鼻痒、喉咙痛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伴随轻微发烧、头痛和疲劳等。大多数人症状持续7至10天后会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

然而,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慢性病患者或免疫缺陷者)来说,鼻病毒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
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特别是婴幼儿和老年人更容易受到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已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加重病情。
眼部不适: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眼睑肿胀等症状。
并发症:部分人可能发展为鼻窦炎、中耳炎等。
尤其是儿童,鼻病毒感染后的症状可能比成年人更严重,还可能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问题。
如何预防和应对鼻病毒?
想要远离鼻病毒,“预防”是最关键的一步: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外出归来或接触公共物品后,应遵循六步洗手法,使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手20秒。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纸巾或手肘遮挡,避免飞沫传播。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减少病毒在室内的传播机会。
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每天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
减少接触感染源:如果身边有感冒患者,尽量避免与其近距离接触,并做好相关防护。

如果不幸中招,出现了感冒症状,不要慌张,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自愈的。以下是一些应对小技巧:
多饮水,多休息:帮助身体恢复,减轻症状。
对症治疗:根据具体症状使用感冒药,但不需要滥用抗生素,因为鼻病毒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对它无效。
避免传染给他人:注意手部卫生,使用过的纸巾要妥善丢弃,丢弃后立即洗手;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严重时及时就医:如果症状持续恶化,如高烧不退或呼吸困难,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应立即就医。

📣 温馨提示:
冬季是鼻病毒感染高发期
也是感冒“扎堆”的时候
日常注意勤洗手、多通风、增强体质
如果感冒症状已经出现
也不用过于紧张
科学应对、多多休息
(责任编辑:乔许葛洛班)
附:卫哲《B2B的十大核心问题》 问题一:多人决策性质&多账户设置 第一个问题是B2B的最重要问题。...[详细]
我们联合邀请了蜻蜓FM、华尔街见闻、知识分子等新锐媒体创始人,也包括第一财经、咪咕视讯的等传统媒体的掌门人,另外作为活跃在内容投资领域的真格基金,也加入了沙龙的讨论。...[详细]Intel 18A 製程首次亮相非 x86 SoC,與台積電搶 ARM 與 RISC
尹桑的一起唱,在2016年初宣布团队解散,甚至发不出一个月的工资了。...[详细]
综上,想着《王者荣耀》目标用户的广泛与口味的不同,以及角色的可拓展性和版权等的一系列问题之后,可供选择的英雄设计思路并不多,这其中使用传统的历史和神话人物就成为了最好的一个选择。...[详细]
他要做的就是把驾照拍张照,立即可以把车开走。...[详细]Google 宣布最新奧克拉荷馬州投資案,擴建雲端與 AI 基礎設施
今天的文章,我们来聊聊细节,从视觉反馈、文案和留白三个角度,聊聊这些同样能够影响整体体验还很容易被忽略的元素。...[详细]
正向的触点标签需要对客户有精准的理解,反向的情感标签需要强大的内容运营能力。...[详细]